全面落實以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政策措施。明確創新導向,激發創新活力。2013年,如東縣再次獲得科技進步先進縣榮譽稱號。加快資源集聚,努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。目前全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5家,2014年上半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2家。加快研發平臺建設,全縣建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和優質條斑紫菜育、養、加、銷中心兩家省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;組建了省紫菜產業和耐鹽植物產業兩家技術創新戰略聯盟;創建了軟件園、城南科技創業園、新宇科技創業園3家省級科技創業園;沿海經濟開發區高分子材料科技產業園被評為省級科技產業園;河口鎮、洋口鎮成功申報省創新型試點鄉鎮。“十二五”以來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翻了一番,從268.2億元上升到600.38億元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比重從30.99%上升到39.6%。推進產學研合作,促進成果轉化,形成了產業戰略聯盟型、共建研發機構型、項目合作型、聘請專家顧問型等合作模式。
調結構,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,人才是保障。如東縣突出高層人才引進,全縣共引進國家千人計劃6人,“雙創”人才9人,博士集聚計劃9人。2014年中天科技、九九久科技、利田科技等31家單位32人申報了企業創新類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。金太陽油脂、東力化工、萬通食品等39家企業申報了省博士計劃,其中9名博士進入了面試答辯階段。創新人才合作方式,以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為基礎,采取股份制合作形式,建立人才引進新模式。強化政策支撐,以“扶海英才”計劃為統攬,爭取更多的人才列入上級部門的資助和培養行列。
加快推進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。開展技術創新,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。推動水質在線監測系統、分布式污水處理動態過程監控系統、火電廠過程監控系統、水質遠程采樣系統、重金屬在線監測儀和污廢水處理工程技術等產品提升科技含量、擴大市場占有率。
推進節能環保改造,推動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項目。2013年全縣綜合利用廢棄資源213萬噸,形成銷售收入17億元,減免稅收1677萬元。加快節能改造步伐,指導化工、紡織、鋼鐵、印染等高耗能行業通過工藝的改進、技術的提高和設備的更新,促進企業節能減排降耗。加快污染治理,2013年推進節能與循環經濟、清潔生產項目38個,年節標煤2萬噸。實施脫硫脫硝工程,推進協鑫熱電、洋口熱電實施脫硫脫硝工程,目前2家企業已基本實施到位,即將進行試生產。南通保安公司做好秸稈顆粒替代燃煤鍋爐改造工作,推廣生物質等清潔能源。落實節能惠民補貼,研究運用國家、省出臺的產業政策,落實政策扶持,積極幫助節能環保項目落實扶持資金,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,對節能改造項目通過市級驗收的給予獎勵,鼓勵小微節能環保企業發展。